“我为什么删了我妈的微信?”

750

理解

放下

熹望主播:微语

BGM:MyLittleMemory-혼자있는시간

结尾音乐:李荣浩《爸爸妈妈》

能身心完好地从原生家庭走出的人,

我几乎没有遇到过。

我和我妈通电话,正聊到酣畅之时,对面忽然传来一阵抽噎,中年妇女天不怕地不怕,最怕她中老年妈妈的突然哭泣。

“妈,你是身体哪不舒服吗?”

“不是。”

“你是遇到诈骗了吗?”

“不是。”

“你是太想我了吗?”

“不是。”

“那到底是为什么啊?”

对面的哭声终于不再隐忍,“这么多年了,你爸还是不会用支付宝……”

电话那边,哭哭啼啼,电话这边,哭笑不得。

我从父母身上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不是他们俩一个不高兴一个没头脑三天两头就要发动战争,而是每一次大的小的战争,最终都要牵扯到我身上。

二十多年同住一个屋檐下如此,相隔一万多公里的当下也是如此,无论战争是什么主题,战火硝烟一定会蔓延到我这里,我一向自豪的优点——慢是艮,不计较是缺心眼儿,深思熟虑是搁那装呢?到最后两个打架的人摆着花拳绣腿毫发无损,我一个好心劝架的被打得体无完肤。

听说过许许多多的原生家庭故事,我发现一个人和父母之间,总是存在着某种问题,不是这个,就是那个。能身心完好地从原生家庭走出的人,我几乎没有遇到过。

我昨天和一个朋友吃饭,他说自己一个月里头发白了一半儿,三十多岁了的男人,已经做了别人的父亲,还在受着父母的管束——“不能出国!”“保住国内的铁饭碗!”“你怎么就不听我的话?”一个已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十多年、已经小有成就的成年人,难道还不知道自己的梦想和使命?我们沉默,为这无解的难题。

另一位朋友和我说,从小到大,她都特别自卑,母亲总是灌输给她女孩子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的思想。长大后,遇到喜欢的人,她不敢追,遇到喜欢的工作,她觉得不配,如果有一丁点好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她都会想:是不是接下来就会遇到什么报应呢。

前不久一位读者给我留言,她说到近一年来自己处于情绪极为不稳定的状态,总是会和家里人吵架、冷战,最绝望的时候甚至删除了母亲的微信已经决定好老死不相往来了。母亲总是活在自己的想法里,无论自己说什么做什么她都不信任不理解不改变,总会在第一时间把她的坏情绪传递过来。她说,很多时候觉得活着很没有意思,工作辛苦,生活辛苦,心灵痛苦,只要和母亲通电话之后都会狠狠地大哭一场,人也变得越来越敏感自卑…

离家十年,和父母也发生过诸多争执,我还能想到那样的时刻,曾经因为一通电话几宿睡不着,崩溃大哭,自暴自弃。那些争执无外乎是对我婚恋、职业和梦想的干涉,以及对我并不帮得上任何忙的一万多公里外的生活琐事的宣泄。在某些时候我想,父母,全世界最了解你的人,为什么不是最理解你的人?父母的爱,全世界最伟大的爱,为什么不能带着纯粹的面孔,而要藏在巨型洋葱的中央,让我哭了又哭才看见真心?

年龄的好处之一,是你并不见得对世界有着更多的理解,但你决定放下情绪——对生活的,对伴侣的,也包括对父母的。那些让我度日如年的事情,如今也能一笑置之了,你会发现,改变别人的思想和行为,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改变自己的心情和态度,却不是一件难事,不然你瞧哪一本原生家庭心理书籍写着治愈父母,而不是治愈自己?

我学会刻意在所有的人生大事里制造一点时差。想出书,出版了才告诉父母;买了房子,不拿钥匙绝不透露消息;换了工作,等到上班第一天才揭晓,生活里出现什么烦恼,摆平了再去倾诉,有些事情,按着自己的心意做便是好事,有了父母的参与,往往不能成事。

长大后,我有时觉得父母比我还像孩子。令人觉得天塌下来的争吵,原来不过是因为一件琐事,他们整日担忧的事情,其实在我眼中不算什么,对他们来说很难学习的东西,我轻松便掌握了……我在一个新的时代奔跑,偶尔望一眼身后,看着两个人像一双儿童蹒跚地追赶着,内心忽然也蒙上一层伤感。

生活就是岁月静好和鸡飞狗跳的反复叠加,转眼间,我妈在秀她的新发型,我爸忙着晒潮鞋,微信里一会儿他们吃了麻辣烫,一会儿在喝老酸奶,没人在乎这个世界上是不是还有人不会用支付宝,生活终于又回归了短暂的正常。

有些人长大了,做了父母,不证明他们就成熟了,而有些小孩来到世间,是上天的礼物,是爱的结晶,是感情的粘合剂,有一日,也会成为父母的父母。写到这,我情不自禁地,露出了慈祥的微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