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亲点五将进京,邓小平最终接班,其他四人后续如何?

超碰最新

1952年,新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快车道。参考苏联模式,加强中央领导,成为了迫切的客观需要。

毛主席一声令下,调东北、华东、中南、西北和西南五大中央局一把手共同进京。并于1954年,取消了全国六大中央局,改由中央负责直接管理各省委。

这与1973年的八大军区对调,显然有异曲同工之妙,毛主席的治国伟略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次调动,在民间称之为“五马进京”。五位年富力强的地方一把手,借此进入了中央。从管地方变成管国家、从谋局部变成谋全局。

邓小平也最终成为了中央领导核心。其他的四位进京者的人生轨迹,又发生了怎样变化?

欢迎继续阅读,敬请关注了解更多。

一、东北局书记

五马进京,曾有一马当先的说法。这一马,指的是高岗。

高岗进京前,担任了东北局第一书记、东北人民政府主席、东北军区司令员和政委,一身挑四担,五人中最为位高权重。

高岗进京后,担任了新成立的中央计划委员会主席,同时也担任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东北人民政府主席。三个高主席,受中央重视的程度也是不得了的。

在当时,高岗可谓功绩卓著,党内威信极高。他是陕甘宁边区创始人,与刘志丹是挚友;他又和林彪一起出关,打开了东北解放区的新局面;抗美援朝时期,他还担任了彭德怀大军的后勤总管。

高岗不但会打仗,而且善于治理地方,是当时党内不可多得的全才。

1935年,红二十五军进入陕北永坪镇,与西北红军会师,成立了红军第十五军团,政治部主任就是高岗。

随后在和东北军的作战中,红十五军团佯攻甘泉、围城打援,在劳山一举吃掉了一一○师,击毙其师长何立中和参谋长裴焕彩。

在这场大战中,高岗并没有留在指挥部,而是甩掉上衣,挥舞手枪冲锋在前。高岗“赤博战劳山”,一举成名。

高岗治理地方的才能,在大生产运动中,就得到了毛主席的重视,短短几年内,高岗就进入了中央政治局。

在东北期间,高岗的工作重心也是发展经济和进行政治建设,尤其是恢复工业。

高岗亲自前往苏联谈判、寻求工业建设的帮助。高岗任内,粮食产量增长明显,工业产值也超额完成目标。

抗美援朝时期,高岗任志愿军总后勤。他预先设立三条入朝路线,帮助志愿军顺利秘密入朝;他发动全东北乃至全国力量,保障了粮秣、被服和弹药供给;同时他掌管东北边防军,保障了后方稳定和兵员补充。

当朝鲜方面授予彭德怀一级国旗勋章时,他摇头说:这枚勋章应该给高岗。

毛主席给高岗起了两个外号。一个外号是“高大麻子,毛主席多次说:高大麻子能干事!另一个外号是“高高的站在山岗上”。毛主席对高岗的赞誉和爱护之意,溢于言表。

毛主席还曾救过高岗。陕北肃反,埋高岗的坑都已经挖好了,是毛主席亲自下令刀下留人。

康生曾说:高岗是毛主席一手培养起来的,主席第一次见面就发现了他的优点。他看问题很敏锐,政治立场坚定,也很能吃苦。

高岗对毛主席也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是非常了不起的,要想打好仗,首先就要拜毛泽东为师。

高岗能干事,但从不让自己陷入到忙不完的事务性工作中,他善抓重点,敢于授权,绝不事必躬亲。在他主管计委时期,计委权力极大,实际主持了国内的经济发展,而周恩来只负责对外事务。

高岗将工作和生活都计划的很好,在北京期间,他住在东交民巷8号,经常性举办私人舞会。但高岗并不在意小节,生活比较奢侈,作风比较随意,这点让周恩来很看不惯。

1953年,高岗借批判新税制等机会,发表无原则言论,破坏中央威信,遭到了纠正。

1954年,高岗去世。毛主席曾说:高岗性格太刚烈了,他的斗争性太强,可惜了。

二、华东局书记

饶漱石在五马中进京最早。在1952年1月,他即因眼疾,提前由粟裕陪同赴京修养。

饶漱石进京前,担任华东局第一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和华东军区政委。其下陈毅分管上海,谭震林分管浙江,张鼎丞分管福建。

饶漱石进京修养康复后,改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分管人事。

饶漱石曾是新四军主要领导之一。1942年,刘少奇离开华东局时,推荐了饶漱石担任华东局书记,并确定了陈毅是新四军的中心。

而饶漱石在军事上更为器重粟裕,他不但为粟裕的野战军做好了后勤工作,而且他作为粟裕的顶头上司,还在各种场合大力支持粟裕。

特别是当陈毅的中原野战军,和粟裕的华东野战军在战略上发生严重分歧时,饶漱石不但个人坚定的支持粟裕,还说服中央采纳了粟裕的意见。

粟裕的战争才华,因而得到了充分发挥。华野从苏中七战七捷,再到莱芜、孟良崮、济南三大战役胜利,直至淮海大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毛主席也对饶漱石很欣赏,一直称他为小姚。

然而饶漱石性格缺陷也比较明显。他是有名的工作狂,工作不分昼夜,也从来谈不上生活情趣。饶漱石穿衣只有两套,不喝酒、不抽烟、不跳舞、不请客。几乎没有朋友,非常孤僻。

饶漱石曾猜疑过中央调他进京的原因,担心是调虎离山。为此,饶漱石曾在凌晨时找毛主席长谈,这种对自己前途过于在意、忧心忡忡的行为,给毛主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饶漱石也与陈毅发生过较深的误会。陈毅曾在黄花塘冲突时对饶漱石说道:你这次向我发难是你权力欲、名利欲、迫害欲的大爆发。你若一意孤行,必有翻船之日。

担任中央组织部长时,饶漱石也对副部长安子文耿耿于怀,认为他绕过了自己。

1960年,受潘汉年牵连,饶漱石被判入狱。

三、中南局书记

邓子恢是五马之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邓子恢进京前,担任了中南局第三书记。由于第一书记林彪已调任中央,第二书记罗荣桓未到任,因此由邓子恢实际主持工作。

邓子恢进京后,改任了农村工作部部长和计委副主席,主要负责农村工作。

邓子恢早年在福建发动起义。闽西土地革命时期,邓子恢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出“抽多补少,抽肥减瘦”的经验,得到毛主席肯定。

毛主席辞去前委书记职务,在闽西苏家坡休养期间,身为闽西特委书记的邓子恢,对病中的毛主席关怀备至,想方设法搞到牛奶、白糖、牛肉和老母鸡等营养品。

刘少奇在华东局时,对邓子恢和粟裕两位师长印象最深,认为一个最会打仗,一个最会开展农村工作,特别向中央进行了推荐。

邓子恢在主持中央农村工作时,倾向于支持包产到户,对一年完成130万初级合作社的目标信心不足,也因此被毛主席戏谑的批评为“裹脚女人”。

1972年邓子恢于北京病逝。

四、西北局书记

西北局书记是五马之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他在进京前,担任了西北局第二书记。同样由于第一书记彭德怀已调任中央,实际主持了工作。

他在进京后,改任了宣传部长,负责全国宣教文卫工作。

他在西北期间,特别重视民族团结。他提出:一切工作都要在民族团结基础上采取“稳进慎重”方针进行。

倚靠争取少数民族的上层人士,争取宗教人士,他解决了青海一直以来的叛乱。

比较有名的事例有,他多次争取藏族千户项谦,耐心通过藏传佛教大师喜饶嘉措做工作,终于使其诚心归附,不再反叛。

毛主席曾笑道:诸葛亮七擒孟获,他十擒十放,比诸葛亮还厉害!

他上调后,仍然分管了新疆的民族团结工作。

整体而言,他在中央十分低调,告诫子女要夹着尾巴做人,还真心实意向毛主席反映,自己难以胜任岗位。

毛主席开导他:蛇看起来十分可怕,但在印度耍蛇人手中,却得心应手。只要谦虚摸到客观规律,任何事情都能得心应手。

这点无独有偶,邓小平在进京时,也对工作岗位看的很淡。当孩子曾问他进京能当什么长,邓小平幽默得用四川话说:jio(脚)掌!

毛主席没有看错人,他在宣传教育工作上成果斐然,在家庭教育上更是独树一帜。

喜欢本文,敬请下方点赞评论和转发

帮助推荐本文给更多读者,为感!

月下空山听清泉,不同视角看问题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参考文献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中央党史研究室

高岗传,戴茂林

饶漱石的前半生,蔡洪堂

邓子恢,饶思南

全文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