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到了,很多父母都想带孩子出去玩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都很会玩,反而是成人逐渐变得不那么擅长。
有时候孩子玩得很快乐,但父母通常理解不了孩子在玩什么;
有时候父母以为孩子玩得很快乐,但真相却是孩子不觉得有在玩。
那么,孩子们究竟是怎么定义玩的呢,对于孩子来说,什么才算是玩呢?
了解这点,一方面有助于父母去陪伴孩子去玩,另一方面也能帮助成年人们去找回玩的天性。
研究【1】发现,即使是非常年幼的孩子,对是不是在玩耍有着清晰的结论。
对于孩子来说,一个活动,如果是由自己控制的、令人愉快的、没有预定目标的,那就是在玩耍。
而其中最关键的特征是,是由孩子们自己选择和控制的。但是,如果有成年人来安排和监督的活动,孩子通常不觉得那是玩耍。
什么意思呢?
以小编自身为例,小编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每逢六一,老师总是会在班里举行一系列的“游戏”,通过这些游戏,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奖励——通常是糖果和文具。
当时的小编,会因为获得想要吃的糖果和文具而感到很快乐,但游戏的过程我却不觉得有多好玩。
为什么会觉得不好玩呢?研究认为,因为那时候有老师在场。
也就是说,孩子们认为一个活动或游戏算不算玩耍,最关键的指标就是:有没有成年人(包括老师和父母)在场。
这或许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老师或者父母,会做一系列的“游戏”计划,以及试图通过游戏让孩子学习一些东西,想让孩子在玩耍中既能获得一些东西,又能感到快乐。
这可能是一种徒劳。
因为,孩子只有在没有成人进行控制和计划的情况下,才会真正地玩耍。
当然,孩子的快乐也不一定需要在玩耍中获得,因为孩子的快乐很简单:
一颗糖果,一个被父母允许看电视或玩手机的晚上,父母的陪伴本身,孩子就能很快乐。
【1】Goodhall,N.,&Atkinson,C.(2019).Howdochildrendistinguishbetween‘play’and‘work’?Conclusionsfromtheliterature.EarlyChildDevelopmentandCare,189,1695-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