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著名科学家颜宁宣布回国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11月1日,在出席“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演讲时,科学家颜宁,宣布回国。
11月1日,在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这位备受关注的结构生物学家宣布已向普林斯顿大学递交了辞职申请,将全职回国,协助创建深圳医学科学院,出任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
深圳医学科学院由深圳市政府设立,登记为市政府举办的事业单位,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不定编制,不定级别,实行社会化用人制度,院长面向全球招聘。将按照全新机制的要求,主要建设“四平台一智库”,力争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全球著名医学研究机构。
这一消息在国内外舆论场上激起千层涟漪,引发多种猜想。
翻开颜宁闪光的履历非比寻常:2007年,不到30岁的她成为当时清华大学医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十年后,颜宁离开清华大学,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首位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并于2019年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这样一位实至名归的女科学家的回归,却有不少人对她的回国任职动机有了一些推测。这其中,传播最广泛的观点认为,由于颜宁所从事的结构生物学遭遇AI技术的碾压,人工算法不如AI算法,工作机会和成果会日渐减少,年您在美国已经拿不到什么科研经费了,2019年,她拿到了30万美金经费只能请2~3个博士生干活,而我们国家实验室可以拿到NSF经费500多万美金,因此她在美国前途渺茫而回国却能大展拳脚。猜测的依据是本来颜宁他们一年能解析几十个蛋白质结构,但谷歌旗下的英国DeepMind公司凭借AlphaFold2模型一次解析上亿个蛋白,这些年,几万个生物结构学家才解析几十万个蛋白,在AI(人工智能)的碾压之下,结构生物学家即将失业。
这些都是猜测而已。有关她不结婚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对此,她的回应是“我不结婚,我也不欠谁一个解释”。
颜宁出生于1977年,是山东人。颜宁从小就是个学霸,品貌出众,一直都是校花级人物。有人说颜宁的理想对象是导师施一公,那个大学纪录片,颜宁说施一公的时候,那眼神不会骗人。谁都青春过,谁都萌动过,但守望心中那份美好的却不多。因为爱而不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其他人她统统看不上的。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爱自己已经结婚的导师。可是自己导师却一直在各种场合躲着自己,甚至列举自己学生的时候连提都不提她一下,这番刻以为之未免有点悲怆的意味。人生不自由,哪能处处如意呢?
颜宁是个聪明人,她一直在选择更适合她的生活、生存环境,良禽择木而栖,与什么主义都无关,这充分说明,祖国真的强大了;在个人的婚姻问题上,她宁缺勿滥,也是对自己负责的一种态度。
2007年,颜宁接受了母校清华的邀约担任清华大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当年清华给她教授博导,每年经费充足,上百人的博士硕士本科团队给她干活出论文,难道不比她在国外做博士后给老外教授当学术苦力好?等到在国内,发的论文攒够了,她又去申请普林斯顿的教又,职位申请上了,她立马去了普林斯顿,普林斯顿是排名前5的大学,难道不比排名200以后的清华好?所以说,颜宁每次做出的选择,都是她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果真是个聪明绝顶的女子。
还有,颜宁2015年申请普林斯顿的教职,比她2017年提名参选院士早了好几年了,她是2017年一接到普林斯顿给她终身教职的通知后,就走人了。
颜宁这样优秀的学历,是当之无愧的学霸女神。颜宁靠自己的努力,选择自己的优渥人生其实也无可厚非。她走上了成功的人生巅峰一点也不奇怪。
可事业的成功并没有为颜宁抵挡住世俗的议论。
颜宁在学术上,收获了很多的鲜花与掌声,出名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好奇她的私生活。颜宁如今已经四十多岁了,不仅没有结婚甚至连对象都没有,难免被很多人“关心”。
面对多方的催婚,颜宁霸气的回应说:
“我不结婚,我也不欠任何人一个解释。”颜宁在《开讲了》的亲身演讲,向观众展现了新时代不婚女性的精彩人生,赢得观众阵阵掌声。新时代的成功女性,不应该贴上妻子的标签,而应该是自己的专属人生标签。
现在社会,疫情,天灾人祸不断,选择通畅一点的道路,其实是人之常情。成功了就可以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还有就是,颜宁的回归是祖国强大的表现,也不必大张旗鼓的大造声势,还是少点打扰让科学家静下心来搞科研好了。如果频繁在网络媒体上反反复复炒作,吹捧的天花乱坠,一味地赞美歌功颂德,也没有必要。